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今夏,苏州百年职业学院团委牵头组建“博爱青春”志愿服务团队,深入苏州市工业园区斜塘街道各社区及苏州市革命博物馆,系统推进“石榴籽心愿·童心同行——守护童年光的四重奏行动”。该项目获江苏省红十字会立项支持,紧扣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以专业化、项目化的服务为抓手,着力提升儿童安全意识、情绪表达与综合素养,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四重行动贯穿暑期,项目课程化落地
“手护童心”急救科普体验。7月25日起在滨江苑、丰茂等社区开展,随后在浪花苑复制推广。活动以《急救接龙》互动游戏为引,系统讲解止血、烫伤处理、溺水应对、海姆立克急救法、拨打120要点、防暑降温等实用知识;通过书签DIY与剪纸创作,将“人人学急救、人人会互救”等安全口号转化为日常“随身提醒”,把抽象知识变为可感、可学、可复现的技能。
“暖光童行”陪伴服务。自8月6日起,志愿者走进社区,化身“小老师、阅读伙伴、贴心朋友”,开展作业辅导、绘本共读、互动游戏与情绪交流等活动,助力孩子在知识掌握、自信养成与情感表达上协同提升,共同营造温馨有序、积极向上的社区活动。
“心语童声”多维守护。8月20日走进金苑社区,聚焦安全宣讲、美育DIY、亲子互动、心理陪护四个板块,结合真实案例与绘本共读,引导儿童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与情绪管理能力。活动现场,苏州市红十字会领导到场指导,对“高校—社区”双向赋能的实践路径给予高度肯定;苏州电视台到场采访,相关报道在苏州二套《社会传真》栏目播出,中华网、江南时报网等平台同步推送,形成多端联动的传播合力,项目影响力持续攀升。
“趣护童安”情景演练。8月21日至31日在金胜、丰茂社区持续开展。通过“安小红”防溺水情景剧、知识问答、人偶表演、口诀操、短片观摩等环节,强化“防溺水六不准”与“呼救—找大人—拨打120—递竹竿/抛救生圈(绳子)”等关键要点;防溺水创意涂鸦深受孩子们喜爱,让安全理念以童趣方式走进日常。
红色研学融入人道教育,服务场景协同拓展
8月27日,项目团队走进苏州市革命博物馆开展“红色寻访·人道之光”主题实践。在讲解员引导下,以“线索式”研学参观“星火燎原”“抗日烽火”等展区,重点解读“七君子”文献中蕴含的人道精神。午后,志愿者回到社区现场演示气道梗阻处置与心肺复苏,把红色教育与急救服务贯通起来,实现“知识—实践—传播”的闭环。
组织保障有力,品牌化成效初显
项目全过程坚持项目化设计、课程化实施、SOP标准化执行与可复制推广:在项目化上明确目标、人群与场景,形成“安全科普—亲子互动—心理陪护—美育实践”的组合拳;在课程化上以模块化课时推进,强化“学—演—练—评”闭环,突出参与式、体验式学习;在标准化上统一话术、流程与物料包,便于跨社区协同与异地复制;在可传播上以“书签DIY、创意涂鸦、情景剧”等轻量化载体为抓手,让安全理念“看得见、带得走、记得牢”。
在9月召开的项目总结大会上,学校系统复盘了暑期实施进展与阶段性成果,与会领导充分肯定青年志愿者用专业本领和真情服务践行红十字精神的担当作为,志愿者代表分享在组织协作、沟通引导、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成长体会。
面向未来:让“救在身边”成为行动自觉
“石榴籽心愿·童心同行——守护童年光的四重奏行动”的圆满收官,是苏州百年职业学院推进校地协同、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与培育“博爱有为”青年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化与社区、红十字系统的合作:做强“手护童心”常态化安全教育,拓展急救科普的覆盖面与持续性;做实“暖光童行”与“心语童声”的陪伴与心理支持,完善家庭—学校—社区三方联动;做精“趣护童安”情景演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安全教育品牌矩阵;做深“红色研学+人道教育”融合路径,持续放大“知识传递—能力提升—价值塑造”的综合效能。
让“人人学急救、人人会互救”从口号化为习惯,让“救在身边”成为行动自觉。苏州百年职业学院将以青春之力与专业之能,持续擦亮“博爱青春”志愿服务品牌,为弘扬红十字精神、建设儿童友好型社会贡献更多力量。